县政府网站 | 市政府网站 实时天气: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41-3106199 - 邮箱:2792631559@qq.com)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宣传动态 - 详细

榜样力量丨聚焦劳模风采,传递奋进力量(一)

日期:2025/4/27 字号:[大][中][小] 视力保护色:

陈坤辉:义无反顾躬身战贫 农旅融合兴业富民

陈坤辉,藏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毕业后的他进入羊沙乡卫生院,成为一名基层医生。现任甘肃农联市场运营总监、临潭县双河养殖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临潭县双河养殖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临潭县双合农场负责人、甘南臻品农业科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2023年被评为“甘南州劳动模范”。

扎根新农业 助乡村振兴

生长于临潭的陈坤辉,深情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当看到家乡人员外出务工,无人发展本地农业,农业板块急缺人才的情况下,他思索着怎么样才能发展家乡,让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陈坤辉发现,甘沟村饲料来源丰富,适合发展农牧业。于是,他选择停薪留职,转身投入农业建设中。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着手建造当地首家标准化的养殖小区。2013年,陈坤辉与甘沟村的几名当地带头人合作,共同建立了全乡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临潭县双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了继续深化特色农业之路,陈坤辉依托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增加种植项目。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玉米(饲料)、中药材、油菜等品种。陈坤辉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开展家庭农场参与模式,农户合作,共同致富,如土蜂蜜、山珍土特产、鸡蛋等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生产。2014年合作社被临潭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合作社,2015年被甘肃省科协和省财政厅确认为科普示范基地,2016年被评为甘南州州级示范合作社。此后企业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经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创造新的路子。陈坤辉用实际行动,扎根在农业广阔的天地,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强大品牌力 掀开新篇章

2017年,农业农村部首次把本年度定为品牌推进年。陈坤辉作为一个成功的农业企业家,具有强烈的品牌战略思维,把品牌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通盘思考和布局。在互联网时代,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打造全国展销,将产品销售到天津、北京、上海、陕西、四川、江苏、广州、香港等地。多次向政府申请品牌,如临潭好物、藏乡有礼、甘南有礼、甘南礼物等。还参加了“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育计划“研修班学习,结交不同的优秀企业家,进一步加强产品影响力和公司的影响力。陈坤辉认为做好农产品品牌化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农产品。他说“农产品打造关乎新农人及农业战线创业者的生死存亡,一定不能草率。新农人心中要有消费者,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打造农产品,才会做出好爆款、好网货。”对于农业品牌建设,陈坤辉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希望政府更重视品牌的影响力,给予更多、更好、更全面的支持,做大做强品牌产品,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实现农产品增值。让特色农产品包装更有品质、更具内涵,推进特色农产品包装迈入创意品牌新时代。

农旅新融合 共富共前行

在深耕农业的道路上,以及时代发展趋势下,陈坤辉意识到农业需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经营理念,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开辟新路径、寻求新突破,发掘农村经济增长的重点。他发现旅游产业与农业具备高度的融合性、交叉性,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新视角。陈坤辉认为农业产业中“农、林、牧、副、渔”与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在产业链上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在农业产业链中,挖掘旅游价值,创造农业生产、景观、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吃、住、行、娱、游、购”融合点,形成经济集合。如开展农业景观、家庭农场体验、农业庄园度假,乡土民俗风情旅游观光打造,农业研学亲子游打造。组织景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生产纯天然蜂蜜口红、蜂蜜香皂、艾草产品、收购农家布鞋及非遗手工产品……与多家外省旅行社合作,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了进一步打造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陈坤辉更将范围拓展到了文创产品。2022年公司与临潭县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就文创产品举行签约仪式。紧紧围绕“文旅资源挖掘与转化、品牌打造与运营“等重点,共同推进农旅创意产品,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宣传推广及销售等方面构建深度合作与交流机制,打造洮州最具有影响力的农旅文创产品及旅游纪念品,加强洮州文创产品项目化运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洮州文创产品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邓仁:丹心育桃李 沐雨做园丁

邓仁,临潭一中教师。自毕业来校后,他在一线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至今。他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穿到工作中。2013年,他被州委州政府授予“甘南州首届劳动模范”称号。

邓仁同志自1995年6月毕业分配至临潭县第四中学任教,2000年3月调入临潭县第一中学工作至今,已在临潭教育战线耕耘30个春秋。在3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担任初、高中毕业班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他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勇于创新,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进取。他既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既是临潭一中的骨干教师,又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

担任班主任工作24年,在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先后多次被学校评为优质课教师、优秀教案编写者、优秀班主任、校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组长、优秀年级组组长;发表专业论文六篇。1997年、1998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8年、2021年高考中所任教的数学科都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邓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平时认真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用学校制定的“三跟、四管”和班主任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并时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严谨刻苦、扎实勤奋的形象,目前仍担任高三数学课的教学工作。

邓仁经常和老师们进行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并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看着学生们的进步成长,邓仁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正如他常说的: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被评为甘南州首届劳动模范,我深感荣幸。要珍惜荣誉,带领同仁在教育一线继续努力工作,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把自己的教育本职工作做好,为临潭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高采梅:劳动技能绣传世 匠人智慧织丝锦

高采梅,女,藏族,1976年5月生,甘肃临潭人,高中学历,中共党员,临潭县洮艺芭手绣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职工。2018年,荣获“甘南州劳动模范”称号。

临潭县的民间刺绣距今可考证历史已有600余年,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融合各民族文化特色,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洮绣早已深深地融入人民精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着历史的苦难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年头岁尾,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洮绣绣品。洮绣艺术和临潭人民的喜怒哀乐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全民奔小康的热情空前高涨。高采梅同志作为妇联主席,她决定组织妇女们成立刺绣公司,带动妇女们自主创业。这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而且可以将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洮绣这一传统手艺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延续。在州、县妇联的大力支持下,临潭县洮艺芭手绣加工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2018年公司又注册了网店,实现了产品网上销售。公司已初步走上正轨,效益也初步显现,每人每月可增加2000多元的纯收入,为100多名周边的妇女解决了就业问题。这样既可以引领农村妇女自主创业,不出村就能增收致富,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就这样,她成为了全村妇女姐妹的领头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实现了人生价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为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

寇立新:奔跑在新时代的劳动者

寇立新,男,1979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现任新城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甘肃宏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临潭县洪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临潭县洪和酒店二部、临潭县宏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临潭县新净洁洗涤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23年被评为“甘南州劳动模范”称号。

立足农村新一代励志打工人

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压力,一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寇立新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开始接替父亲,回到工地上做起了小工。钢筋工、架子工、瓦工、搬运工……20岁前,他就把建筑工地上的所有工种干了个遍。打工之余,他跟着姐姐自学了高中数学、物理,跟着父亲钻研工程预算、设计施工等。

破茧成蝶前,是漫长的修炼。为了弥补自己未上高中的遗憾,也为了使自己像父亲一样尽早地撑起这个家,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啃书本;干活不怕劳累,学习争分夺秒。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最早一个上工,最后一个离开工地的小工,也是在别人眼中一教就会、一学就懂的聪明人。唯有他自己清楚,那些好记性、好悟性背后都是苦练和苦读。

在起早贪黑的勤奋努力下,他很快成为新城镇最会修房子的年轻人。而他所修的房子也从乡亲们的土木平房到村学的砖瓦教室、中心学校教学楼、仿古商业街,再到酒店大楼。他的成功,成为依靠勤奋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样板,激励着新城及周边乡镇的年轻人。

艰苦创业农牧村发展先行者

创业艰辛,发展不易。寇立新一步一步坚定不移地朝自己的奋斗目标迈进,并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金后,于2006年成立了“甘肃赛潽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分公司”,开始独立经营企业。

经营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保证所有建设项目质量过硬;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工程质量一流,他的公司在全州建筑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发展自然蒸蒸日上。在项目管理公司做大做强后,又趁势遍地开花,先后注册了“临潭县宏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临潭县新净洁洗涤服务有限公司”并以“洪和招待所”为开端,尝试酒店经营管理。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最终实行竞争上岗制,使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管理之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企业管理文化。

火车效应: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要把所有能用的资源都用起来,地更不能荒着。”经商20年的寇立新相信自己能让村里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他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当归、黄芪、柴胡等经济作物,并与青稞、油菜、豆类轮流倒茬,确保耕地质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养殖,引导农户发展个体经营,丰富产业结构。目前,户均农业收入已过万元,共7户养殖470头(只),其中:牛10头、鸡360只,兔子100只,养殖业收入达到2万元;196户村民参与个体经营,参与度达到70%。

出门顾不上家,不出门挣不了钱。这是困扰村民们多年的难题。为了解决困难家庭就业问题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生活、学习问题,他把建筑公司和酒店的所有岗位滤了一遍,将细心的妇女们安排在酒店,有务工经验的男子安排在附近的工地。疫情期间,为了确保不便外出的年轻人有事可干,他所负责的甘肃宏和建筑公司吸纳了80多名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并培养技术骨干20多人。对于自身发展效益确实不高的少数农户,他鼓励各类养殖合作社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与其抱团发展,确保农户收益最大化。

李德俊:践行医者仁心 守护群众健康

李德俊,男,回族,中共党员,甘肃临潭人,生于1962年,大专学历,曾先后担任陈旗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县中医院妇外科主任、临潭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主治医师并兼任县医院工会主席等职务。2022年光荣退休后,他发挥余热,继续返聘到县第一人民医院,用行动践行着医生的使命与职责。

李德俊同志积极传承和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深入研究、挖掘中医药精髓,从医四十年来,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钻研业务知识,先后书写读书笔记达50多万字,书写了骨伤科记要五万余字。其论文《中药熏洗软组织损伤》和《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编入《中华医学探讨与临床》和《中国临床医学》。其参加编写的《先天性痛觉消失二例》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论文入选“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医骨伤推拿康复养生学术交流”论文集,并获得“中华医学第二届中医药康复保健优秀人才”荣誉称号。在陈旗乡卫生院工作的十几年里,他跑遍了全乡58个自然村以及周边县市乡村,行程达数千里,他心怀大医精诚,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施治,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等工作,不仅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还为贫困患者减少了数万元的医疗费用。四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基层临床一线,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各族群众悉心诊疗,每年门诊接诊病人在3000人次以上,多年来先后经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愈骨伤病人5000人次以上,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在从医路上,他不怕脏、不怕累,从不拒绝患者,有的病人患处化脓腥臭,四处寻医碰壁,他用中医熏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悉心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的急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别人不敢接收,但他主动担当,及时介入治疗,为病人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四十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中西医结合在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以“钉钉子”的精神,弘扬中医特色,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县第一人民医院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作为一名党员,他主动请缨,不顾自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实际,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由于长期得不到休息,他患有严重的腰椎脱出,甚至于行走困难,同事劝他请假休息,但他忍受着病痛带来的折磨,始终坚守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李德俊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收获诸多荣誉:1991年在全省计划免疫达标验收中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1993年获得甘肃省卫生厅颁发的“全省乡镇卫生院建设先进个人”奖,“非典”期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2006年获得“全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2009年获得“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省人社厅、省卫计委共同评选为第二批“甘肃省基层名中医”,2016、2018年被县卫计局党委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县一院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之后又获得县卫健局“全州学习王万青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着更多医务工作者以他为榜样,为守护人民健康不懈奋斗。

供稿 县总工会


【推荐给好友阅读】 【关闭本页】 【打印本稿】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8-2020 临潭宣传网 www.ltxc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西大街16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辩率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主办:临潭县委宣传部 陇ICP备2022000032号甘公网安备 62302102000112号